:::

【新聞】未來的強權可能不再是某個政府,而是某間掌握大數據的公司

其他訊息
張貼人:網站管理員公告日期:2018-03-01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的數位資料不屬於我們自己,我們的資料被剝奪,科技業者免費便可占有。我們自身的一部分被偷走了,那正是我們的數位印記。

 

作者:馬克.莒甘、克里斯多夫.拉貝

您聽過「蓋博法則」(la règle de Gabor)嗎?這條法則已被各大數據公司奉為金科玉律。發明全像攝影術且於一九七一年獲頒諾貝爾物理獎的匈牙利籍物理學家丹尼斯.蓋博(Dennis Gabor)曾經說過:「在技術上,一切可實現的都該加以實現,姑且不論其成果在道德上是否良善。」一切訊息都值得蒐集,因此最重要的不是資料品質,而是蒐集行為。在蒐集資料的當下,其真正流向並無法確實評估,畢竟日後的用途未必與當初預計的一致,或者用途範圍可能擴大。

蒐集消費者相關訊息的工具如今掌握在蘋果、微軟、谷歌與臉書等公司手中。美國各情報機構亦能從中獲取相關資料。我們的數位資料不屬於我們自己,我們的資料被剝奪,科技業者免費便可占有。我們自身的一部分被偷走了,那正是我們的數位印記。

大數據公司犧牲個體以便建立強權,這和他們自詡的企業宗旨背道而馳。臉書總裁馬克.祖克柏曾向三千一百萬網民粉絲解釋自己為何欣賞莫伊塞斯.納伊姆(Moisés Naím)寫的《權力的終結》一書。他興奮地指出:「世界正在改變,它將更多權柄交到個人手中,同時減弱像政府或軍隊等龐大組織的勢力。」根據祖克柏的看法:既然真正的權力已不再集中於國家手中,而是存在於個體或個體之間交織出的人脈,尤其是臉書所利於建立的人脈,個體因此就可全然解放……


因此,他們的敵人即國家威權。對於矽谷大多數的企業而言,現今形式的國家就是應該打倒的障礙。他們害怕的並非「老大哥」而是「嚴父」。前谷歌公司工程師巴特里.傅利曼(Patri Friedman,著名自由派經濟學者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之孫)認為政府是一種「效率不彰的事業」,而民主制度則「不合時宜」。他四處宣揚如下的理念:現今政治制度僵化,商業法規或有關使用公私資料的法規都已過時,凡此種種皆為進步阻力。巴特里.傅利曼鼓吹高科技的企業家搞分離獨立。二○○八年他創立了「海洋家園研究所」(Seasteading Institute),目的在於讓世界布滿避開任何國家主權的「漂浮城市」。傅利曼目前已向網際網路第三方支付公司「貝寶」(PayPal)的創始人、億萬富翁彼得.蒂爾(Peter Thiel)募到了一百五十萬美元。該公司今天已成為信用卡系統主要的競爭對手。

二○○九年四月,彼得.蒂爾曾在「卡托」(Cato)此一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e)智庫的網站上指出:「科技業與政治界」正展開一場「絕命尬車」。二○一三年秋天,美國聯邦政府因預算上的糾紛,不得不暫時中止一部分的業務項目,彼得.蒂爾立刻評論道:「企業已經凌駕政權之上。企業如果倒閉,股市跟著崩盤,政府若是倒閉,什麼事也不會發生,我們依舊向前邁進,因為政府倒不倒閉根本無關緊要。政府癱瘓掉其實對大家都好。」

彼得.蒂爾是臉書第一個外部的投資人,且其觀點和臉書向來同調。二○一五年十二月,臉書總裁祖克柏高調地宣布將自身百分之九十九的股份贈與自己的慈善基金會「陳─祖克柏倡議」(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根據基金會的章程,該組織不一定非資助慈善事業不可,甚至也可以投資私人企業。這一點完全符合組織創立的目標:「開發人類潛能,並且促進平等」。說淺白些即發揚祖克柏的價值觀:對政府不信賴、私營企業至上。

二○一三年十月,巴拉吉.斯里尼瓦桑(Balaji Srinivasan)這位網路界的明日之星以及數位貨幣比特幣的專家,曾在受邀參加一場名為「矽谷之終極出路」(Silicon Valley’s Ultimate Exit)的研討會時表示:美國已經走上衰落之途,不久將遭歷史淘汰,所以應該創立另一個全新的國家。他堅定地表示:「一家科技企業一旦過時,你不會嘗試從內部加以改革,你會辭職,然後創立自己的新企業!為什麼不對國家做同樣的事?」二○一四年五月,這回輪到賴瑞.佩吉在一群資訊業的研發人員面前表露心跡:「我們有太多太多既重要又令人振奮的事可以做,但因為法律不允許,我們才會無計可施。」

 

情勢很清楚了。在數位界那些先鋒們冷靜的態度背後,已經浮現他們欲擺脫民主制度的決心,因為這套制度早就變得笨重累贅。變得笨重累贅的還有大眾傳播媒體。

谷歌公司的口號即可反映出這種精神:「組織全世界的資訊,讓它成為人人都可利用的實用資訊。」為對抗傳統的大眾傳播媒體,大數據公司想出穩贏不輸的方案:削弱敵方勢力,以便容易向其伸出示好的手,進而與他們達成損人利己的協議。法國新聞業由於在六年間被吸走十億元的廣告收入,因此提出抗議,要求搜尋引擎為它自己收錄在「時事」項目下的文章支付費用。為避免法律最終強制它須付費,時任谷歌執行董事長的艾立克.史密特(Eric Schmidt)於二○一三年二月一日親赴法國總統府艾利榭宮和法國新聞業代表會談。

協商的結果是:谷歌這間跨國企業無須繳交任何費用,只需成立「新聞業數位創新基金」以資助相關計畫,幫助「政治類及一般類的報刊過渡到數位世界」(谷歌如此說的)。在這筆高達六千萬歐元的資金中,法國九家主要的日報與週刊已經提取了三分之一的款項。藉著一紙由法蘭索瓦.歐蘭德總統依法批准的文件,他便將錢撥給那些新聞業者,以減少大眾傳播媒體對於他的批評,這真是靈巧的高招,彷彿艾立克.史密特也是一國之主似的。

至於臉書公司也在二○一五年和美國、英國及德國九家重要的大眾傳媒公司簽約,由一座資料運算處理中心決定應讓哪些報導文章在網路上露出。如此一來,臉書就像個過濾器,根據它自己的邏輯判斷是否該放大別人所產出的某項訊息,報刊因此一步一步受到馬克.祖克柏的控制。臉書的「新聞即時推播」(Instant Articles)功能也一樣,使用者可以經由此一社交平台直接閱讀某幾家報刊的內容,例如法國的《巴黎人》(Le Parisien)、《二十分鐘》(20 minutes)、《巴黎競賽報》(Paris Match)、《回聲報》(Les Échos)等,而決定哪些新聞該上架的當然是臉書了。

說到蘋果,它的控制就更直接了。例如該公司會對在iPad或iPhone露出之數位形式新聞行使審核權。若是某張照片被認定有礙風化,就直接一刀剪掉不讓登了。例如蘋果商店曾經移除一個「播客」(Podcast),而其內容僅是「法蘭西音樂網」以馬內筆下裸女〈奧林匹亞〉(Olympia)為核心製作的「情色文化」(érotisme)專題罷了。結果此舉普遍激起輿論的不滿。

對於大數據的業者而言,民主制度以及它那些放諸四海皆準的價值已經不合時宜,而古希臘人發明出來的「公民」概念早該束之高閣了!據比利時那慕爾(Namur)的法學研究員安托奈特.胡芙華(Antoinette Rouvroy)的評估,上述業者的目標在於期待出現「資料運算治理」(gouvernementalité algorithmique)的政府。此種前所未見的治理方式強調「透過可預期性的參數而非行為規範施政,經由觸發反應的警報統治個體,而非仰賴他們的理解能力與意志力」。

 

因此,在大數據公司的心目中,未來社會可能變成國家以及政治階級都將蒸發乃至消失的局面。民主政體苟延殘喘,而代議的制度也一樣。再過數年,大數據公司即有能力及時探知每一個體對於社會集體組織相關議題的反應,如此一來,每隔四、五年就辦一次選舉是否仍具意義?而國家對於大數據公司行使的徵稅權也將遭遇困難。大家都知道:大部分在法國營業的大數據公司要嘛不繳稅給法國政府,要嘛繳給它的稅微不足道,這是因為歐洲境內某些國家(例如盧森堡或愛爾蘭)的稅賦條件比較有利,他們便將總部設在那些國家,因而不需要向法國繳稅。大數據公司收入的巨大金流不受控制,這是全球化的極端現象。它消滅了國界的概念,並且威脅到歐洲模式(資料蒐集以及處理均較緩慢)的存續。

最後修改時間:2018-07-31 AM 9:46